把餐饮服务业通行且行之有效的“明厨亮灶”工程引入校园,让师生随时可以进行“看得见”的监督,这种监管无形中会倒逼食堂搞好卫生、规范操作,给用餐者提供放心食品。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全国校园食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年底前全国校园食堂“明厨亮灶”比例要达到70%;同时要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校长负责制、园长负责制等。
学校食品安全事关学生身体健康,让学生的身体免受伤害是校园食品安全的底线,也是实施有效监管的唯一标准。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制度建设、加强管理、隐患排查、督促检查、监管执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校园食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但当前学校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食品安全管理与公众的期盼仍有较大差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适时祭出的七成校园食堂“明厨亮灶”和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对提高校园食品安全“指数”不失为一个“好招”。
传统餐饮业的后厨,往往是一处“禁地”,一个“闲人免入”的告示牌就轻易把“后厨里的秘密”隔绝于用餐者的视线之外。不少食品安全问题的“露馅”、曝光靠的是内部员工的举报,或是监管部门的突击检查。
把餐饮服务业通行且行之有效的“明厨亮灶”工程引入校园,让师生透过玻璃窗或者实时监控视频,就可以把食堂后厨食品制作加工过程尽收眼底。这一方面让师生随时可以进行“看得见”的监督,消除“后厨之忧”,吃得更放心。另一方面,于厨房工作人员而言,实行“明厨亮灶”意味着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食物配制,而且操作过程还会被记录在案,形成可追责的“呈堂证供”。这种监管无形中会倒逼食堂搞好卫生、规范操作,给用餐者提供放心食品。
当然,“明厨亮灶”也只是让用餐者看上去觉得食品安全,并不能完全保障入口食物的健康卫生,毕竟“眼见未必为实”。透过玻璃窗或监控视屏,我们也只能看个大概,只知食材表象而不知其内里的质地、气味等等。倘若食材来源本身不够安全,即便食品制作过程再规范,烹制出来的也非安全食品。也就是说,监管部门除了通过“明厨亮灶”系统抽检食堂厨房卫生和操作规范之外,对食材、油品等现场的抽检亦必不可少。
众所周知,食品安全是一个链条式作用的产物,无法通过一个环节的治理确保整个链条安全。将从农田到餐桌的各种防范措施整合成一个相互契合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有效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当然,保障食品安全,各司其职同样重要。作为学校,当尽责管好自己所在的那一环,落实好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比如,可以探索实行校长(园长)陪餐制,可以创造机会让家长全程参与校园食品监管,为学生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谢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