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拟规定,开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的,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在各地幼儿园纷纷复园的背景下,这样一则新闻读来别有意味。
教育部也曾多次发文整治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是的,本来,童年时期正是培养、释放想象力、好奇心的时候,但是,这种蓬勃生长的想象力、好奇心只能生长在原生态的土地上,而不是被僵化的教育思维板结的水泥地上。幼儿园“小学化”,用标准答案、用一个又一个所谓的知识点禁锢他们的心灵,就是一种将他们从纯天然土壤移植到人造水泥地的过程。
百度“幼升小”,可以跳出几百万条相关信息。这是一个热得烫手的词。尤其是一线城市,这方面的“军备竞赛”更为激烈。上海一位68岁退休教授曾经撰写了一篇有关“幼升小”的文章,在网络空间引发强烈共鸣。文中写道,上海有个说法,小孩考上上海四大民办小学,是“牛蛙”;若没考上,则是“青蛙”。想要赢得“幼升小牛蛙战争”,从3岁开始就得全力准备。一个幼儿园孩子的日程安排之紧凑,堪比当红巨星。
如果说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提前让孩子们参与了学业竞争;小学则是“中学化”,因功课繁重而睡眠不足,是多数小学生的写照;中学则是“白热化”,中考以及高考赋予了他们一段残酷的青春;至于大学,则出现了“幼儿园化”,很多人进了大学后,完全切换到了另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一个人在最该快乐成长的时候,却给了他一道道学习的枷锁;在最该用功的时候,却让他学会了放纵与挥霍时间。这样的教育图景必须被打破。
所幸的是,这种现象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院士表示,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
着眼于顶层设计与通盘考量,为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减负”,大学生“增负”,我们的教育才可能告别错位与凌乱,让幼儿园的归幼儿园,中小学的归中小学,大学的归大学。(李跃)